欢迎来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工商管理学院

匠心千续载,非遗薪火传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成功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发布日期:2025-06-25 浏览次数:6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2025年6月25日上午,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隆重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受到省文旅厅、凤阳县文化馆等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安徽省行政学院(安徽省委党校)原副院长支道友、安徽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钱桦、安徽省文旅厅省文化馆原副馆长丁佩玲、安徽省省级非遗“徽派插花艺术研创中心”徽派插花艺术非遗传承大师付玉兰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凤阳花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凤阳县文化馆副馆长肖庆红大师等非遗领域专家莅临现场。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执行校长许信旺、常务副校长陈艺鸣、副校长吴玉等校领导亲自出席并指导活动开展,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书记、工商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出席了活动,全校各二级学院共选派了千余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并聆听了专家的讲座。

     

       此次活动以“匠心千续载,非遗新火传”为主题,通过展演、签约、授牌、专家讲座和现场指导等形式,让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共赴一场传统文化的传承之约。

        活动开场,首先由工商管理学院花艺花艺协会成员代表带来的徽派插花展演惊艳登场,“插花弄玉,妙手生春”。徽派插花艺术非遗传承学生以花为笔、以器为纸,现场演绎“师法自然、清雅古朴”的徽派花艺美学。枝叶的俯仰生姿与空间的留白意境,展现了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

        紧接着绿海学院凤阳花鼓艺术团的学生代表带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凤阳花鼓”的艺术表演。明快的鼓点、灵动的舞姿,生动传递了皖东地区的民俗记忆,赢得全场喝彩。这场凤阳花鼓的精彩展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看到非遗传承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活动中,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第四、五、六届常务理事、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传统插花文化专委会主任、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插花花艺分会会长、安徽省省级非遗“徽派插花艺术研创中心”非遗大师付玉兰教授与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陈艺鸣副校长签约在绿海学院共建“徽派花艺非遗传承基地”。同时,付玉兰大师代表安徽省省级非遗“徽派插花艺术研创中心”向工商管理学院进行了授牌。授牌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陆新文表示,基地将系统性开展非遗课程与实践活动,助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凤阳花鼓的传承,提升文化传承的质量,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阳花鼓代表性传承人肖庆红应邀受聘为学校“校外特聘顾问”,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副校长吴玉为其颁发了聘书。肖庆红大师表示,将全力支持绿海学院的非遗传承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民间艺术在校园焕发新生。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钱桦随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钱桦主任首先表示,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致力于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钱桦主任说,非遗保护需与时俱进,青年学子应成为传承的主力军。绿海学院今天这两项活动正是很好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与现代教育和青年学生相结合的一个很好尝试,相信通过传统非遗文化与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深度交流,一定能够推动各项非遗项目传承广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非常看好这次活动,将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执行校长许信旺教授代表学校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许校长首先感谢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和各位非遗传承大师及专家对我校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的支持和指导。许校长指出,“非遗进校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学校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将通过非遗传承教育,让青年学子们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结合我校“职教出海”战略,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推向深入推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优秀文化的自信与创新。学校也始终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文化底蕴的新时代星青年人才。


        随后,安徽省省级非遗“徽派插花艺术研创中心”非遗大师付玉兰教授给绿海学子们开展了徽派花艺专题讲座,结合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徽派插花作品,对徽派插花这门传统技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向同学们科普了徽派插花艺术这门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展演促传承、以合作谋发展,为师生搭建了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的桥梁。未来,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非遗传承教育,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的力量。

(文/李景莉 张楮画 图/关云瑞 审核/黄松 陆新文)